[55]雍正《山西通志》卷一百六十六,第 41 页。
[56]原文载冯俊杰主编《山西戏曲碑刻辑考》,中华书局 2002 年 1 月出版,第 16 ~ 25 页,惟错讹漏失甚多,难以卒读。复查得文渊阁本四库全书辑录乾隆《山西通志》卷二百〇一《艺文》亦载节本,题目作《汉寿亭侯庙记》,后蒙山西友人张小别、景晓雄提供碑拓及摄影照片,校定此文。
[57]《涑水记闻》,中华书局校点本,第 258 页。
[58]又《邵氏闻见录》卷八,亦以狄青、郭逵、杨遂、苗授“四人者,其功业、智勇、贫贱、遇合略相似,故并书之。”
[59]欧阳修《欧阳文忠公集》卷五九。
[60]可参郭汝瑰《中国军事史》第三卷第五章第二节《(宋代)兵源及兵役制度》,解放军出版社出版,第 327~336 页。
第三章 社会转型与价值重建
唐宋转型
受到近代马克思主义“社会发展五阶段论”史学观的影响,中国史学界一般认为“封建社会”(feudal society)曾横亘中国社会数千年,至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才蜕变为“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”。但同时引进马克思主义的日本史学界却有不同看法。他们提出了“唐宋社会转型论”,认为中晚唐以后中国社会开始发生重要变化,尤其是从经济史角度看去,产生的社会变革已经接近“近代社会”。近年欧美等国学术界赞同这一观点,开始影响内地观念。[1]此题关涉甚广,我在 2005 年出版的《伽蓝天尊》及《超凡入圣》两书中都用大量篇幅加以论证,这里只能作为本题阐述的背景。